
详细介绍
谁也没想到,有一天,老游戏巨头网易会以一种狭隘的方式与小巨人相遇。给第二个女性游戏轨迹再加一个变量。
10月23日,《爱与爱》系列第二部作品《爱与深空》官网推出堆纸游戏,公布首个PV。第一次曝光后不到四个小时,它在微博上就收到了6万多条转发,一度排在热搜前三,播放的视频数超过4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天,由网易开发发行的《画时空旅行者》正式公测。这部作品是一部以时间和空间幻想为主题,以纸牌、AVG和发展路线游戏为重点的爱情女性爱情故事手游。
从产品类型上看,《爱情与深空》、《画时空旅行者》属于玩家通常所说的“B-Girl游戏”。
近年来,随着国内恋爱女性游戏的整体井喷态势,以栈纸游戏为首,腾讯、网易等国内游戏厂商也纷纷进入市场,中国恋爱女性游戏市场日趋成熟。
与此同时,受《爱》和《监制》等爆款产品的影响,恋爱女性中的子品“B-Girl Game”在市场上的竞争也逐渐白热化。
厂商包括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米哈友、圣曲、bilibili等。,最近频频布局B-girl手游,旨在争夺这个ARPPU价值很高的亚文化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自从2017年手游《爱与制作人》上线以来,“后来者”并没有在女性B类游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对此,游戏制作人Forest(化名)表示:“我不认为短期内会有《爱情与制作人》这样的B-girl游戏出现,因为B-girl游戏其实是一种亚文化游戏,亚文化的特点是小众化、高壁垒化。”
他认为《爱与制作人》作为第一款S级质量的B-girl游戏已经领先,后续游戏很难达到她的水平。当然,如果有人在经验上做出碾压《爱与制作人》的产品,也会有机会。
毕竟国内的恋爱女游戏市场呈现什么样的局面,为什么更细分的B-girl游戏品类会筑起不可逾越的壁垒?本文将对类别、产品开发和玩家心理进行分析。
少数民族文化,壁垒高
按照常规的理解,只要女玩家占50%以上,这个游戏就是一个爱情女游戏。根据gamma数据和Mob研究院的定义,爱女游戏是指女性玩家占70%以上的游戏产品。
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恋爱女游戏被细分为不同的游戏类别,以玩家的性别比例来看,目前显然很难立足。
就市场上的产品而言,倾向于女性核心游戏的恋爱类女性游戏一般包括:休闲类游戏、宫斗类游戏、拟人类游戏、化妆类游戏、B-女类游戏。大多数产品之间都有交叉,以描绘更多的女性用户。
其中第二女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爱”为主题,贯穿游戏主线,支持游戏核心玩法设定。
少女游戏起源于日本文化的一个分支,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利润丰厚的全球产业。最早的B-Girl游戏可以追溯到荣耀公司1994年发布的《愤怒的喜欢》。
后续产品就是基于这个框架,整合剧情、卡牌、穿衣、修养等元素。玩家和作为女主角的男性游戏主角有情感交集,顺便和其他NPC形成剧情分支。
聚焦国内市场,B-girl手游的崛起起源于2017年。属于堆叠纸游戏的手游《爱与制作人》出道,一战成名..从此,国内游戏行业掀起了一波“她的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堆纸之后,《爱与制作人》似乎是从游戏龙头企业到中小创业团队不可逾越的标杆。
根据10月26日中国大陆区App Store游戏畅销榜,在畅销榜前200名的产品中,有14款左右是恋爱中的女性手游,只有2款更细分的女性手游(《恋爱与制作人——第二季》、《画时空旅行者》)。
事实上,自从2017年《爱与制作人》堆叠以来,国内市场已经没有第二个现象级的B女手游产品了。这种尴尬局面或多或少和第二女性文化有关。
游戏制作人Forest(化名)认为,B-girl游戏其实是一种亚文化游戏,特点是小众化,壁垒高。《爱情与制作人》作为第一款S级质量的B-girl游戏已经领先,后续游戏很难达到她的水平。
因为从B女文化的特点来看,“专一”是这个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如果有人做出了一个在体验上碾压了《爱与制作人》的产品,就有机会了。”森林说。
但只是为了一个不一样的皮肤和故事,精河认为玩家还是不会吃这一套的。这一点也可以从一些厂商的产品上看出来。
创新,不是换肤缝合
GamerBoom的联合创始人郑金标说:“类型化的产品越多,用户越容易比较这类性能最好的产品,这对产品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揭示了两个信息:一方面,用户最好的类比心理会忽略新产品的创新;同时也说明,随着中国玩家审美水平的提高,劣质革换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比如网易正在测试的《画时空旅行者》,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B-girl爱情游戏。这个游戏专注于多次爱情冒险,并邀请了许多著名的seiyuu加入。整个故事配音营造出身临其境的体验,精致的CG呈现出艺术匠心的水准。
相比《爱与制作人》,《画时空行者》的产品质量确实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这部作品还融入了“平行宇宙”和冒险游戏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网易并不是唯一一家试图从画面、剧情、配音等方面对b少女产品进行创新的公司。与此同时,腾讯、完美世界、米哈之旅也进入游戏。
今年4月,由腾讯北极光工作室集团开发的《光与夜之间的爱情》开始了“凌曦测试”,这也是一款制作精良的B-girl爱情游戏。
不过,何晶也在文章《关于腾讯初恋女人爱手游,三个小姐姐的“吐槽”中提到,腾讯的《爱光与夜》在游戏质量和玩法创新上有所提升,但作为第二部女性游戏的核心剧情,还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我之前说过,堆叠纸游戏《爱与制作人》领先,抓住了机会。在同类型产品中,这项工作也成为行业比较的标杆。在新品类暂时无法细分的情况下,也是厂商从提高产品质量的层面选择进入的一种尝试。
“要么在质量上超过她。然而,2D的经历《爱与制作人》已经达到了极致。3D B女不符合B女游戏的理念。日本B女游戏的没落是因为游戏行业进入了3D时代。”森林说。
有趣的是,Stack Paper最近推出的《爱情与深空》以3D爱情动作为特色。这种创新真的能让Stack Paper在“B-Girl Game”市场上再创新高吗?这有待于以后观察。
在Forest看来,仅仅通过在内容上做出差异,是很难打败同样内容优秀的游戏的。只有在经验中进行进化,我们才能。因为玩家受过一次教育,不希望短时间内再有同样的经历。
从数据上看,也暂时印证了Forest的观点。
在此之前,完美世界、米哈之旅等国内知名游戏厂商也推出了高质量的B-girl手机游戏,如《梦里的天鹅座》、《未定事件书》。
有趣的是,即使这两款产品上线很久了,在TapTap中依然有很高的评分。完美世界《梦里的天鹅》于2020年1月公开测试,目前TapTap评分为7.7;Mihayou的《未完成事件书》于2020年7月正式发布,目前TapTap评分为8.3。
但从App Store游戏畅销榜排名来看,两款产品近期表现并不乐观。截至10月23日,前者排在1000本畅销书榜单之外,后者排在第221位。
也许就像郑锦·巴尔说的那样,类型化产品的麻烦在于用户拿着其他现有游戏的框架,拿着不同产品的优势,挑着新产品的缺陷或不足。
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B-girl游戏本身就属于亚文化圈层次,是个小范畴。尽管文化圈的心理壁垒很高,但核心用户远不如主流类别。
不要做“好莱坞”,追求类型
突破B女游戏真的很难吗?竞争对手不这么认为。关键在于“取舍”。
一直以来,B-girl游戏,甚至是爱情女游戏,ARP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高,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低。
安信传媒分析师李一冉曾经深入分析过恋爱女性产品公司的友情时间。《Xi飞传》、《Xi 飞q传》和《宫廷记手游》三款恋爱女性游戏的月ARPPU值分别高达492.5元、584.9元和599.6元。
与业内一些典型的男性/中性产品相比,是旗鼓相当的。
比赛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随着女性用户支付能力的提高,首爱女性游戏月均ARPPU增加,在“长留存”功能的加持下,收入进一步放大;此外,《友谊时间》还俘获了《龚都》等爱情类女性游戏细分主题领域的核心用户。
而正是因为类别上对女玩家的偏爱,以及题材上对恋爱女玩家的分流,使得恋爱女游戏很难达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此外,高额的支付要求也导致了恋爱女团游戏的ARPU价值较低。
当我们关注文化心理障碍较高的B-girl游戏时,尤其如此。
但是,也有人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Forest认为,亚文化的产品无论如何都无法满足大型游戏的支付能力,很难达到双倍的高度。因为这是由游戏类型决定的,像MMO和SLG这样的产品自然有大市场和高薪基因。
这些类别都被大公司牢牢把持着,小公司很难靠这种游戏。
“看爆米花电影是套路,但只有好莱坞才能拍好。小电影公司要想站在电影圈里,就要拍一种类型的电影,打游戏也一样。”森林说。
可见第二个女性游戏其实很难做。首先,厂商要彻底了解亚文化的核心诉求,也就是核心体验,然后了解这个亚文化圈的心理障碍。
所以,厂商在做产品之前,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尝试探索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