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等官方媒体密集好评!一个100亿收入的剧本杀价到底有多火?
- 发布时间: 2021-1-2
“最近一个叫脚本杀人的线下游戏开始兴起。它的故事性、刺激性、悬疑性和社会属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这是12月28日央视第二套《正电财经》节目报道的内容。在节目中,央视援引数据指出,2019年,中国的杀剧本市场增长迅速,超过100亿元,规模是2018年的两倍。一个在线脚本查杀应用也在今年疫情期间增加了800万用户。
很快,这条消息被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转发,相关话题进入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出处:从侦探文化到角色扮演
当然,游戏玩家们可能都知道,剧本杀人其实在自己的圈子里已经火了两年,几百亿产值的说法一直在流传。现在官方媒体报道,除了一些后知后觉,主要是剧本扼杀了线上线下的经济,更为主流流媒体所关注。
和狼人杀人一样,脚本杀人是起源于海外的桌游,风格更倾向于派对游戏。与俄罗斯的“杀狼”起源不同,脚本杀人起源于英国,实际上是连载桌游《杀人之谜》的俗称。
自20世纪30年代出版以来,《谋杀之谜》的规则变得越来越复杂。从最早基于数据判断凶手开始,现在就需要每个参与者都发挥作用,强调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以满足玩家的表演欲望。
《谋杀之谜》的诞生与英国丰富的侦探文化有关。
16世纪英国警察采用兼职制,由政府任命,但不发工资,不算公务员。很多委任的英国人为了规避个人风险,选择雇佣穷人代其履行职责,由此诞生了私家侦探文化。这也是后来英国侦探小说家大量涌现的关键原因,包括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等著名侦探小说家,他们都得益于英国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滋养。
既然剧本杀人是《谋杀之谜》的别称,那么剧本杀人的内容基本上离不开侦探小说的结构:当一件谋杀案发生时,凶手就在我们中间,通过线索,找到凶手来对质破案。
由于推理是一项需要动脑、考验用户逻辑思维能力的活动,一般来说,脚本杀人的入门门槛比较高,早期主要存在于线下桌游店、密室等场所。
爆发:从离线商店到在线应用
从2016年开始,芒果卫视开始播出推理真人秀《明星大侦探》,播出后人气大增,很快成为推理热。著名的撒贝宁梗《纵火犯之心》也是出自这个节目。
2018年,资本开始进入市场,网络杀狼人开始兴起。5月,《剧探》获得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经纬中国;10月,《神奇大侦探》获得百万天使轮融资,投资人是小仓等众多电竞主播;11月,《我是个谜》预A轮融资赢了几千万,投资人赚了一笔神奇的资金。
之后的2019年,被称为剧本吹出来的一年。
截至2019年12月,36氪,根据行业抓取的数据发现,中国的杀剧本店数量已经从1月份的2400家扩大到1.2万家。无冕之王财经的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自5月初开业并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接受售后评估的店铺多达11000家”,数据类似。
快速回归这个周期,是剧本杀店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据一位店家介绍,“很多2018年入行的店铺,在2018年下半年或者2019年初就开始盈利了”。另一方面,随着线下店铺的蓬勃发展,大量年轻人关注剧本扼杀,极大地拓展了剧本扼杀的用户板块。
2020年初疫情爆发时,线下脚本杀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玩家的热情却持续不减,迅速蔓延到线上。春节期间,《今日北京商报》发现社交游戏明显升温,一些脚本杀死游戏甚至被玩家砸服务器。典型代表有“我是谜语”、“玩吧”。
据七麦统计,2020年春节前后7天排名最快的前20名应用中,有7个是社交类游戏,有3个专注于脚本杀。
可见,疫情不仅没有让剧本杀行业冷下来,反而进一步催化了剧本杀的速度。
挑战:从入门门槛到内容供应
尽管发展迅速,剧本杀人也不是没有隐忧。目前突出的点主要在商业模式和长期运营上。
与通常每六个月就要回归原著的线下剧本不同,武胜科技的创始人林石昊承认,由于高交付成本,《我是个谜》的总用户接近3000万份,但仍未实现整体利润。
线上杀剧本的商业表现弱于线下杀剧本。在很多人眼里,主要原因是内容不够高,使得留存率一直很低。有玩家在知乎的回答中声称是线上剧本扼杀了剧本质量,或者是线下剧本扼杀了三四年前的水平。
原因是线下杀稿采用专业出版商提供剧本的商业模式,而线上杀稿主要靠玩家自发上传剧本。这与剧本的杀戮特点密切相关。玩家在体验了一个剧本,了解了杀手之后,一般不会再玩第二遍。因为游戏的重播率很低,他们需要持续提供脚本,UGC脚本可能不符合要求。
同时,网络“杀脸”的缺点也容易被放大,比如声音嘈杂、网络堵塞、秩序混乱等。,这会破坏剧本杀戮重视的沉浸感。目前,网络脚本杀人仍然停留在流行但难以盈利的局面。
当然线下店铺也需要看发布面。大多数离线商店没有脚本输出能力,需要发行商提供脚本。出版商经常有偿从专业作者那里购买剧本,完成包装后出售。由于线下门店投入较大,一般启动资金需要30万,这也导致没有相对有实力的品牌门店。整个行业的话语权基本都集中在经销人手里,产业发展不够均衡。
结论
虽然只有名字上的相似之处,但今天的脚本杀人和狼人杀人非常相似,都有成长为现象类的可能。同时,两者都存在进入壁垒高、扩张后体验急剧下降的老问题。
从今年开始火起来的《我们中间》的案例来看,展现了狼人杀人的第二个春天,网络脚本杀人的下一个爆发点可能需要更具互动性的游戏玩法进行包装,让更多的玩家在它开始之前获得参与感。